跳到主要內容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直視月亮的你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的圖片搜尋結果

黑人小孩在月光下奔跑,身體看起來是藍色的喔」在月光下,你依然是那個藍色男孩。



這部電影其實同時講述幾個重要的主題「種族」、「性傾向」、「自我認同」
又其實,自我認同都來自於對自身性別氣質種族的接納與認識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的圖片搜尋結果


全片敘事手法分成三大段落,兒時的Little,年少的Charon,成年的Black
這三個階段的命名,也暗喻了不同時期追求的認同


兒時的Little瘦弱,寡言,受到同儕欺凌也用盡全力逃跑,是個未曾妥協的孩子,他不喜歡別人稱呼他Little,他有名字,他不只是個黑人小個。毒販Juan走進Little的世界,讓他看見另一種男人的樣子,帶他認識了不同的家庭生活。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的圖片搜尋結果

藍色黑人男孩的故事就來自Juan,在夕陽西下的海邊,Juan告訴Little,黑人不是只有黑色而已。在不同的光線下,你有機會擁有不同的色彩, 這個世界各地都有黑人,社會的底端有,金字塔的頂端也有,Juan既像是Little的父親,也像是他的師父,他告訴這個孩子「在重要時刻要決定自己將成為怎麼樣的人,不能讓別人幫你決定。



於是Little長成了沉默的少年Charon。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的圖片搜尋結果

少年的Charon被擠壓在全世界的不友善之中,他依舊寡言,也許是沒有可說的對象

親生母親深陷毒癮,清醒的時候要的是Charon的錢去買毒,神智迷離之時又想要得到Charon的愛,雖然有Teresa願意敞開胸懷,但靠近Teresa好像就是背叛母親,更不用說同儕們的譏諷誤解。

陰柔的性別氣質讓Charon在學校不好過,沉默的少年站在樓梯間看著那些霸凌他的人,回首卻發現那個兒時主動關心自己的Kevin,Charon沒有朋友沒有親近的小名,只有Kevin自顧自地為他取了綽號Black。

在海邊的那個夜晚,月光下,沙灘上兩個藍色的少年,那是Charon的第一次性經驗,長久以來「性」的認同讓Charon吃盡苦頭,讓他沉默不語不再靠近任何人,但在那個晚上他首次被接納,首次因為自己的痛苦得到了連結。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的圖片搜尋結果

Charon故事的尾聲,那個快步走進教室砸下椅子的少年,最狠的也許是痛苦只有在月光下才能袒露出來,而長長的白日裡,痛苦太痛太痛了,他決定成為一個強大的人,強大才可以有安心痛苦的餘地。



最後,Charon在遠處成為Black。

Black一出場就讓人印象深刻,肌肉堅實賁起,滿嘴銀牙,脖子上誇張的金項鍊,名貴跑車與重低音的饒舌音樂,是我沒有預期的樣子,但又確實複製曾經給他安全感的男人的樣態。

我非常喜歡演員的表演,在那個毒販的身體裡,你在Black的眼神中依然可以看到Little與Charon,他保留Kevin給他的名字,那是他接納他的人給他的命名。

 相關圖片



Black依然沉默,但他並不是毫無感受,他依然需要透過浸泡在漂浮著冰塊的水裡,才能夠找回自己要扮演的樣子,面對母親的告解,他只是無聲地流下淚水,遲來的愛總比未曾來過好。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的圖片搜尋結果

與Kevin的久別重逢,年少時月光下的沙灘,那也許只是一夜情,但是事隔多年接起電話的悸動,見到面的期待,得知對方已經有家庭的失落,那就非常的接近愛了。終於有一次,是他主動說出自己的秘密,他只有過一個男人,這樣的告白多麼純真。

那一夜過後,是否還有其他夜晚,故事並沒有說下去,但是在月光下,那個藍色的黑人小孩依舊在那裏仰望天空。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的圖片搜尋結果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鍵少數,你必須先看見那些痛苦

其實已經是2017年1月的電影了,之前一直想看但是抽不出時間,周末剛好在電影台轉到就看完了。(話說我雖然很愛停在電影台,但是又很難以在電影台看電影,廣告真的很擾人啊)    看關鍵少數的時候,內心忍不住想起了講黑人幫傭的《 姐妹 》以及馬丁路德的《 逐夢大道 》,剛剛一查果然三部片的時代背景都是60年代的美國,可以說正是同個時期美國國土上,黑人們所遭遇的各種狀況。 姐妹電影海報-構圖跟關鍵少數也太像了哈哈哈 姐妹的背景是60年代美國南方鄉村,在各個白人富家中幫傭的黑人們,扶養了一個又一個白人孩子長大,那些小時候親親密密的擁抱與愛,卻會在孩子們長大之後化成了疏離與厭惡。明明就是扶持一個家庭最有力的力量,卻被拒絕看見,甚至必須在酷暑中蹲坐在室外的「黑人廁所」,以避免把黑人的傳染病傳染給白人僱主們。    對我來說, 姐妹說的是你必須看見這些在你生命的幫手 ,她們幫你養育孩子,製作美食餵養你的胃與靈魂,協助你操持家務, 當你接受這些協助卻不願珍視她們的付出,不願回身幫助她們脫離那不應承擔的痛苦,那生命中空缺的一塊要不空虛的讓人無法忽視,要不就會流淌進髒汙醜惡 。   而2015上映的逐夢大道講的是馬丁‧路德‧金的故事,發生在在世界知名的「 我有一個夢 」之後,以血腥星期日之後的薩爾瑪遊行為主軸事件,( 詳細介紹可見此 ),老實說當下在電影院的我,看著抗爭的畫面,整個人彷彿被活生生帶回2014年3月24日的早上,被新聞上或各種網路訊息得知的行政院流血抗爭的創傷。 最近手邊正在看《 見樹不見林 》,剛好讀到談美國的種族歧視的章節,書裡提到許多社會文化的形成,其實來自於阻礙最小的選擇,馬丁‧路德‧金在運動的策略中,一直提倡的不是要從白人手中奪取政權,而是以美國平等的價值為名,希望真正實踐平等自由的美國核心價值,這樣的呼籲,正是讓美國人從長年選擇的阻礙最小的道路上,意識到這樣的選擇以造成另外的阻礙。 (跳一下) 回到這篇的標題《關鍵少數》,談的是三名非裔女性凱薩琳、桃樂絲、瑪麗在 NASA 的 蘭利研究中心 進行與 水星計劃 相關的計算工作,但三人時常因膚色和性別受到刁難和歧視,但她們仍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和本分,最終幫助NASA在1962年2月讓 約翰·格倫 成為首位進入地球軌道的美國太空人。(以上從維基複...

大佛普拉斯,那些宛如噩夢一般的日常

  ​ 2017台北電影節橫掃五項大獎包括了最佳劇情長片與百萬首獎;台北電影節開幕片。描述遊走社會邊緣的中年男子偷看工廠老闆的行車記錄器,卻引發了一連串不可思議的連鎖反應,連工廠裡準備參加護國法會的「大佛」,都被迫捲入這場世間紛擾。 為了寫心得文,回家看了一下劇照,忽然覺得揪心不已 ​ 很早就關注著大佛普拉斯的電影訊息,上映前就滿心期待著這部片,隨著電影最後的演員列表跑完,我跟熊一同起身離開影廳,一路上除了某些意義不明的低吟,我說不出半句話。 內心強烈環繞著, 這就是日常,而日常比所有的恐怖片還要恐怖 整部電影幾乎以黑白呈現,貧窮人的肉眼所見,只會是黑白;但是有錢人即使只是行車紀錄器的巡邏畫面,都會是彩色的,明明出入在同樣的生活環境,走進相同的葛洛普園區,但就是在生命階級遙遠的兩端 。 ​ 大佛普拉斯是台灣少見的黑色喜劇, 讓人在最無助的場景中,於荒謬中發笑, 劇情接近日常到我一滴眼淚都哭不出來,內心覺得難受,卻只能夠默然接受這樣的人生。唯一讓我稍稍鼻酸的,是生命的永別,有錢人可以化死為生,貧苦人則註定死的悲涼,生與死的界線難以跨越,就像肚財的畫外音,就請你送到這裡,最後一段路我想自己走。 大佛普拉斯,大佛到底加上了什麼呢?加上了命案,加上了權力糾葛,加上了慈悲與殘酷,加上了無望的人生。   ​ 坐在卡車上,一路被運送到護國法會場地的大佛,從還在工廠裡的烏黑陰沉變得雪白明亮,不禁讓人想望,空空的大佛身軀裡,到底有些什麼?在護國法會上,那些低鳴彷若咒語一般或者就真切是咒語的經文,低頭敲擊木魚在燭光與汗水之中的臉孔,在那裡 大佛既有光也有巨大的陰影,大佛為了護國而造,但空洞的內在卻包藏禍心 ,禍心撲通撲通,一下又一下重重敲擊著人心 。 活到了一個年紀,雖然看見的不夠多,但也多少看見了些什麼。 清楚的知道,話語的權力來自於人在社會的階級, 有權力的人不用說真話,言不及義的句子就足以讓人揣揣不安 , 沒有權力的人捏著想要說出口的真心話,卻怎麼也不被允許說出來,甚至無人想聽。 如同在電影中,凱文甚至不用在意菜埔是否握有什麼把柄,他就可以理所當然地帶著權力輾壓而來,而菜埔根本無法確定凱文到底知道了什麼,也聽不出對方到底手中掌握了什麼消息,但光是權力位階的差異,即使他手中可以握有扳倒對方的棋子,他也依然日夜生活於恐...

血觀音,沒有最婊只有更婊

首先聲明一下,婊這個字其實是一種攻擊女性的罵人方式,明明就是要說人心狠手辣,卻偏偏要把女性都通盤罵下去,是很不性/別的一種用法 (但我還是用了對不起) (因為用於本片實在貼切到令人髮指) 該如何描述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呢?這麼說好了,從電影最後一幕鏡頭拉遠,到跑完所有工作人員名單,走出影廳,搭乘電梯到一樓,走到停機車的地方跨上坐墊,然後一路騎回家大約十五分鐘,我的心臟都處在撲通撲通跳得很用力的狀態。 從《冏男孩》到《女朋友。男朋友》再到《血觀音》楊雅喆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趕著在金馬獎頒獎前一天去看電影,希望對於頒獎過程更有參與感,幸好能夠一路笑到最後(並且在毛巾被舉起來的時候淚流滿面)。 在這個世界中, 沒有人是完全無辜的 ,外表看起來像是婊子的棠寧,卻是棠家最努力活的真誠的一個,活了這麼多年, 就算媽媽只把自己當作拎來稱頭的名牌包,卻總是無法不追尋著媽媽的眼光與愛 ,對於自己的女兒棠真,既想拯救她脫離這個已經腐爛的家庭,卻又萬分羨慕她得到了母親的眼光。 這樣的一個女子,千金命丫鬟身,成不了棠家的女人,卻連逃都逃不了,看著漁船爆炸後熊熊的火光,畫面轉到含著淚念往生咒的夫人,我深深盼望在棠夫人淚眼裡有一絲一毫對女兒的愛。     看起來文文弱弱的棠夫人,帶著孤女的寡母,看來一臉無辜畏縮來往於權貴之間,但其實她從來不缺靠山,她自己就是自己的靠山, 她讓你以為她走投無路讓你對她放下心防,然後淬毒的蠍子尾巴倒勾你一把 。惠英紅唱的一曲上海灘,那樣的氣魄一反電影前段看來氣勢將盡的棠夫人,「成功/失敗/浪裡看不出有未有」。 拿了最佳女配角的文淇,把棠真外在大家閨秀,內心卻各種面貌翻騰的樣子詮釋得極好,陽導曾說為了要更貼近電影中的女性角色,他看了張愛玲與瓊瑤,14歲的棠真就像是搖擺於這兩者之間的女孩, 看著有嚮往山盟海誓的浪漫,但在禮教規矩的層層綑綁中,她早就學會輕輕的勾勾手指,這個世界就可以被她傾倒 。 沒有人是無辜的,就連看起來最無辜最有愛的翩翩,綁住Marco的不是愛而是手腕, 夫人不是夫人,棠寧內心沒有安寧,棠真已經失去的純真 ,於是這些女人們在泥沼中為了想要站穩腳步,只好幻化成別人想要看見的那樣的女性。 血觀音,恰恰描述了那些,全身沾滿他人鮮血,卻娉娉婷停手拿竹枝甘露,慈眉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