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的某一天,陪著別人去便利商店拿包裹,晃著晃著走到書架區,拿起這本書看完封底的簡介之後,就默默決定要找機會看完這本書(然後放回書架)(然後回家上網在讀冊買了它)
想想,在便利商店發現這一本書,是個多麼有趣的場景。
日式小說就是這樣子,紙質很輕,雖然書很厚但其實頁數不多,翻著翻著,兩個晚上就讀完了。
我不知道該如何說明這本小說給我的感覺,在字裡行間,我清楚地看見許多個案的臉龐,他們跟著書中的古倉惠子一起睜大雙眼,困惑地看著我,一次又一次地問著「我這樣是正常的嗎?」
忘記曾經在哪裡看過這樣一段話,那些精神疾患者,其實是很努力的不讓自己被世界同化,他們保持著自己對生命的疑問,未曾忽視自己內在的情緒與感受,不是他們無法融入社會,而是社會不願意接受他們。這樣的說法,在這本小說裡也看到了類似的描述,你要成為社會人士你就必須拋棄真實的內在,同時也在叩問的是,當你拋棄了真實的自己,那個融入社會的你又是誰?
就像作者所說的,你我都是便利店人間,你我都為了融入社會,拋棄了自我作為人類的姿態,慢慢地轉化成不同的動物,有些人變成了便利商店店員,有些人變成了辦公室的公務人員,有些人變成業務員,而我也許變成了名為「諮商心理師」的動物。
其實這大概也是我很少在私人臉書分享工作心得的原因,我還是希望我是我自己,那個諮商心理師就保留在諮商室裡就好,我怕我再也看不見自己的樣子,而百分之百的進入社會動物園中,那個諮商心理師的籠子裡。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