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英國的電影工作室BreakThru Films和Trademark Films開始籌拍一部名叫《Loving Vincent》的動畫電影,以梵谷8年來的800封信件、860幅油畫、1026幅素描以及他生命中的20位人物來探索梵谷的精神世界與死亡之謎。為帶領觀眾深入瞭解梵谷的世界,製作團隊找來100名動畫師一筆一畫的模仿梵谷的筆觸,每秒12張手繪油畫的方式,將他的作品串連成一齣訴說著一個男人一生的動畫。
再沒有別的藝術家像梵谷一樣,擁有這麼多的戲劇性的傳說。有人描述他為殉道者、是好色之徒、無所事事的傢伙、既是瘋子也是天才。
而這是一部很美的片,非常非常非常的美。
坐在電影院暗紅色的扶手椅裡,抬頭看著閃爍的星夜流轉,跳躍的色彩真實的滾動著,一個轉場,灰白色的油畫筆觸飄移,但你在線條中看見蓬軟的雲朵,光只是這樣的觀影經驗,就已經太過奢侈。
電影從梵谷的死開始,阿爾勒小鎮(也就是梵谷黃房子時期待的城鎮)的老郵差約瑟夫發現了一封未被寄出的信,收件人是與梵谷關係親近的弟弟西奧,因為信件無法順利送達,約瑟夫央求兒子阿曼德親自前往巴黎送信。
傲嬌美少年阿曼德 |
阿曼德在電影中,是個與梵谷有趣的相對應。在梵谷居住於阿爾勒的期間,經歷了與好友高更的激烈衝突以及後續的割耳事件,鎮上的居民聯署要將梵谷趕走,而約瑟夫對這個潦倒男子的關照,讓村民斯底下議論紛紛,為了捍衛父親的阿曼德四處找人打架(是個傲嬌男子呀)。
梵谷死後,阿曼德在老父的懇求下,不得不接下信差的任務,他原先對這個紅髮男子只有厭煩感,但接觸了梵谷生前最後有交集的人後,他逐漸在意梵谷真實的死因,或者更應該說,他在乎這個人到底怎麼活著的。
隨著劇情的推演,阿曼德其實成為了梵谷的對照版,來自異鄉無所事事的男子,失去了原本的工作,開始靠近鎮上瘋瘋癲癲的少年,探求著無法看清楚的真相,內心各種躁動悶燒著,在生命的角落中看見自己的受苦與他人的受苦。這不就像是梵谷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的寫照:「在靈魂一角可能有著一座燃燒著熾熱火焰的火爐,然而無人前來取暖;過客只是瞥見煙囪的一抹。」
電影中各個風景或人物,都與梵谷的名畫呼應:
電影中的夜間咖啡館 |
電影中的羅納河上的星空 |
電影中的麥田群鴉 |
阿曼德走訪了瓦茲河畔的居民,從居民口中聽到各種矛盾的梵谷,安靜平穩的,褻瀆神明的,快樂奔放的,溫和靦腆的,這段歷程看起來彷彿是部推理劇情,但我看到的反而是這些人都十分珍藏與梵谷共同生活過的歲月,他們在意這個紅髮男子活著的樣子,遠勝於他死的真相。
究竟他是因為痛苦的單戀而自殺,或者因為嚴重的憂鬱症抑鬱而死,又或許是為了掩護少年的擦槍走火的捉弄,就如同梵谷最後給弟弟的信中寫的:「事實是,我們無法說出繪畫以外的事。」
梵谷曾經說過「畫家——只接受死亡和埋葬,以他們的創作,對下一代或下幾代人說話。在畫家的生活中,死亡也許不是最難過的事。」但是這些與他共同生活過人們,在他離開後依然珍惜與他共同有過的回憶,他們看見他的畫作,也看見真實的的他,他不只是一個畫家,還是一個會笑會哭有愛有恨的人,這也許正是這部片也想讓我們看見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