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 ,堪稱我本年度最期待的戲劇之一 在3/24看完一二集之後,簡直想立刻起立鼓掌 並且真心期待接下來的每個星期天晚上。 早在出境事務所時就非常欣賞編劇呂蒔媛, 關注這部戲的動態許久,很佩服這部戲集合了目前線上的名演員們, 大大增加了大眾觀賞的意願, 畢竟對整體臺灣來說,我們太需要好好的看這部戲了, 在周日晚上坐在電視機前面看戲的你與我, 就如同共同經歷一場全臺灣的巨型團體諮商, 一起看見自己身上汨汨流著血的傷口, 或者早已結痂被深藏起來的疤痕。 戲劇的內容從戲院內的無差別殺人事件為題 (我想我們都想到同一個社會新聞) 第一集的時間點是事件發生後兩年,二審判決死刑定讞之後開展 受害人家屬、加害人家屬、辯護律師、一般民眾 如果用團體諮商的概念來看 第一次團體就是自我介紹互相認識 所以我們也看見了這些受苦的人 是怎樣孤獨的被拋擲於世。 悲傷有各式各樣的形式,但總是孤獨的 喬安、紹國、天晴一家,在事件之後家不再成家 工作上是女強人的宋喬安 離開了辦公室,手邊總是有酒 也許不灌下那一口酒,她壓不下心裡巨大的悲傷無助 獨立辦報的劉紹國 看著越來越難以靠近的妻子 不知道要如何辦演丈夫與父親 言詞尖銳的小女兒天晴 失去了哥哥之後,也失去了過去的父母 在家中,她更必須直面天彥失去的巨大空洞 而第一集的主要角色之一大芝跟她的父母 作為加害人的家屬,事件後也被迫就此分離 他們一家三口夾雜在人群中,走到靈堂之前 然後各自崩潰跪倒在地 這一家人無能為力,不知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創傷 於是救一個是一個的,至少把大芝推離暴風圈 不成家也至少要讓孩子活下去 另一個讓我淚崩的是王赦夫妻 他們坐在沙發上相擁的這一幕讓我印象極深 看起來緊密的夫妻,內心也各自有著焦慮不安 卻又不敢對另一半言說 諮商的目的,是讓我們慢慢的走向事件的核心 看見自己受傷的部位,嘗試聆聽,嘗試敘說 在聽與說之間,感覺傷口的刺痛感,然後慢慢的療傷痊癒 我們與惡的距離,正是這樣的一個戲劇 當我們對事件的理解不只是新聞2分鐘的畫面 電子媒體800字的簡述,政論節目無止盡且無邊際的審判 嘗試去看見,一個人,作為「人」的樣子 接受我們都同樣為人 有喜有樂有悲有怒 而無差別的傷人事...